基本信息
吴骊珠
,女
,回族
,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主任、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化学转换的研究、太阳能的光化学转换、光化学合成与技术、重要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
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化学转换的研究、太阳能的光化学转换、光化学合成与技术、重要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
学术成果
论文
2020年,水滑石基材料在长波长光催化CO2还原中的应用
2020年,放氢交叉偶联反应
2019年,S—H键和N—H键交叉偶联放氢制备亚磺酰胺
2019年,双光子激发的超分子聚合物纳米颗粒生物成像研究
2019年,人工光合成制氢,化学进展,2019年01期,页码:50-61
2019年,人工光合成制氢
2019年,基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研究,化学学报,2019年01期,页码:41-46
专利
2016年,一种醚类化合物与异喹啉类衍生物交叉偶联的方法
2016年,无机半导体光催化体系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2016年,一种氮掺杂的孔状碳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16年,一种具有pH响应性的囊泡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2016年,一种摇铃型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教育背景
1990.09--1995.07,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
1986.09--1990.07,兰州大学,化学系,应用有机化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
1997.04--1998.04,香港大学,化学系,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博士后经历
工作经历
1999.08-----,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
1995.08--1999.08,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
《科学通报》,特约编辑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编委
美国化学会《Inorganic Chemistry》,国际编委
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亚洲和大洋洲环糊精学会(Asian and Oceanian Cyclodextrin League),委员
荣誉奖励
荣誉
被中国科学院授予“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荣誉
被授予“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荣誉
被中国科学院授予“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妇女”荣誉
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海外青年基金”获得者”荣誉
被授予“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荣誉
被国务院授予“国务院政府津贴”荣誉
被授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誉
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授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荣誉
奖励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