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史安斌
,男
,任职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授
。
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文化、全球传播、危机传播
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文化、全球传播、危机传播
专家观点
2019.10.14,史安斌:互联网如何打破“偏见闭环”
2019.09.04,清华大学史安斌 | 从跨到转:打造“全球中国”的媒体传播力
2019.07.16,史安斌:“另类空间”加大美国社群极化
2018.10.20,史安斌:用社群媒体浸润“新闻沙漠”
2018.04.18,史安斌:普利策奖的变与不变
2018.03.26,史安斌:透析所谓“锐实力”-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8.02.13,史安斌:数字媒体时代“失信世界”的发生机制与治理
2017.08.08,清华大学史安斌:建议西方媒体向中国学学“走转改”
2017.05.18,清华大学教授史安斌:“一带一路”传播是重塑全球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契机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
学术成果
论文
2020年,原生广告对新闻业的重塑:冲击、拉锯与共生
2020年,西方媒体的“选择性不闻”
2019年,多元语境中的价值共识:东西比较视野下的建设性新闻
2019年,多极化世界的全球传播重构,全球传媒学刊,0年,页码:1-11
2019年,讲好短视频蓝海中的“非凡故事”
2019年,极化与裂变:法国政治传播生态的现状与趋势
2019年,新闻从业者的受众画像:从印刷到数字时代的演进
2019年,话语社区的分化与媒体品牌的重塑:从中美主播约辩看我国对外传播的创新,全球传媒学刊,2019年03期,页码:152-165
媒体成果
2016年,六个“加快”: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 “中国方案”的路线图,民族日报
2016年,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培养国际视野,光明日报
2016年,VR推动新闻业三重转向,环球时报
2016年,《纽约时报》送餐,纸媒的“绝地反击”,环球时报
2016年,以四大新理念规划中国网信事业发展的路线图,临汾日报
2016年,CNN们漠视“民主之春”不足为奇,环球时报
2015年,以议题管理新思维传播中国好声音,光明日报
教育背景
-----1992,北京大学,英美文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
-----1995,北京大学,英美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
1996--2001,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和传播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
2001--2002,明尼苏达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博士后经历
1998-----,芝加哥大学,东亚系,境外访学经历,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96--2001,宾州大学,比较文化系;东亚研究所,讲师;助理研究员(曾任)
1995--1996,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讲师(曾任)
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人事局“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主讲教授(现任)
香港《传播与社会学刊》,通讯评审(现任)
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对外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
中国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国家外文局下属),客座研究员(现任)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战略规划委员会,委员(现任)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现任)
《全球传媒评论》,副主编(现任)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通讯评审(现任)
荣誉奖励
荣誉
被中宣部;中组部授予“中宣部、中组部全国“文化名家”和“四个一批”人才”荣誉
被教育部授予“2015年度长江学者”荣誉
被授予“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荣誉
被教育部授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