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陈汉平
,男
,任职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化床燃烧理论与技术、煤及生物质(包括固废)的高效转化与资源化利用、热力设备与系统节能减排新工艺和新技术、热力过程与设备数字化
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化床燃烧理论与技术、煤及生物质(包括固废)的高效转化与资源化利用、热力设备与系统节能减排新工艺和新技术、热力过程与设备数字化
学术成果
论文
2020年,磷酸二氢钙对玉米秆灰熔融烧结特性的影响研究,化工学报,0年,页码:1-12
2020年,纤维素组分对氨基酸热解的影响,化工学报,0年,页码:1-14
2020年,超滤黑液木质素催化热解特性研究,太阳能学报,2020年02期,页码:64-71
2020年,竹子灰熔融特性及高温转化行为研究,燃烧科学与技术,2020年01期,页码:73-78
2020年,磷酸二氢铵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0年01期,页码:178-184+387
2019年,新工科背景下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哈佛大学工科教育在学科交叉方面的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年S1期,页码:30-31+40
2019年,热解炭在线催化玉米秆热解实验研究,太阳能学报,2019年11期,页码:162-168
2019年,生物质基活性炭负载镍对Cr~Ⅵ的催化吸附性能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年10期,页码:236-243
2019年,生物质基活性炭负载镍对Cr~Ⅵ的催化吸附性能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年10期,页码:236-243
2019年,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时空分布及其产率变化分析,可再生能源,2019年第37卷卷第9期期,页码:5-13
专利
2016年,一种采用富氧燃烧技术的热解气化垃圾焚烧炉
2016年,一种烟气循环式的垃圾热解气化富氧焚烧炉
2015年,一种适用于高水分宽粒径低阶煤的流化床分级干燥装置
2015年,一种木醋液蒸气冷凝脱水处理方法及设备
2015年,生物质富氮热解联产含氮化学品与掺氮焦的系统
2015年,一种生物质热解气化制备合成气的方法及装置
2015年,一种生物质双轴螺旋热解装置
2015年,一种富氮活性生物质焦炭及其制备方法
2015年,一种便携式抽气型的可发电生物质炉
教育背景
-----1984,华中工学院,大学本科,学士学位
-----1989,华中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
-----2000,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
2000--2001,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境外访学经历
2011--2011,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机械工程系,境外访学经历,高级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
国家能源生物燃气高效制备及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副主任(现任)
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评审和咨询专家(现任)
湖北省科技厅生物质能产业链专家组,组长(现任)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现任)
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现任)
湖北省节能减排研究会,会长(现任)
武汉市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会,副会长(现任)
工业烟气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
生物质热化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
荣誉奖励
荣誉
被授予“华中学者(领军岗)”荣誉
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誉
被授予“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荣誉
被授予“湖北省首届十佳优秀专利发明者”荣誉
奖励
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侨界贡献奖
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先技术蓝天奖
省部委技术发明二等奖
科技进步二等奖
武汉市技术发明银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