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温铁军
和讯网消息 4月8日-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论坛设置四个板块,共60多场正式讨论。和讯网全程报道。
与会嘉宾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温铁军在“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分论坛之后对和讯网表示,中美贸易战可能是解决中国大豆内在结构性矛盾的契机。
温铁军讲到,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且要求有关的投资政策都向农业农村倾斜,官方还指出乡村振兴是21世纪内涵最丰富的发展领域,这些都是中国特色,我们和一般亚洲国家的不同在于我们把农业农村作为一个优先发展的方面。
逆城镇化概念可能是先起于欧美,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为什么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也提出了这个概念?温铁军解释称,因为乡村振兴是我们农业文明传承的程序,农业文明传承也是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每当遭遇到重大挑战的时候,应对挑战的基础正是农业文明。
谈到中美贸易战是否是推进中国农业、农村转型或振兴的机会?温铁军将中国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苏联解体前的那次危机进行了比较。他向和讯网讲道,苏联解体前1986年那场农业危机,首先是由粮食危机引起的,加上客观上进口遭遇的困难,逐渐演化成对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严重短缺,进而引起大量社会不满,转化成对制度的批判,外加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作用而爆发。但起因还是1986年的粮食危机。
在温铁军看来,当前的粮食危机是一种另类的粮食危机,是一种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的“三高”危机。他还指出,“在这次中美贸易挑战中,中国所面对的情况与前苏联遭遇解体的那场大灾难的最大区别恰恰在于中国没有粮食危机,我们粮食是充足的,但我们有内在结构性矛盾,这就是农业供给侧要改革要调整的内容。我们不能让财政“三头”补贴,既补贴粮食生产,又补贴粮食收购,再补贴粮食库存。”
温铁军指出,“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次挑战是根本性的,中国对贸易战的应对,既有相对比较雄厚的基础(即维持十几年的粮食增产),又有相对而言的内在性结构矛盾,把这些问题拿来讨论才是真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大豆的问题并不是根本性的,因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有商品化程度高的农产品几乎全部是过剩的。而中国的土种大豆不过剩,是因为其出油率低。”他说道。
温铁军向和讯网解释,大豆的矛盾,主要是因为中国先引进外资来控制榨油厂,而被外资控制后的榨油厂就不用出油率低的大豆,一律使用海外出油率高的大豆,于是乎大豆的高进口根本不由需求决定,进而导致土种大豆的全线崩溃。这也是中国长期进口美国转基因大豆的原因,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高出土种大豆的3-5%个点。
最后,他总结道,借着贸易战,大幅提升进口大豆的关税率,让你无利可图,迫使这些榨油企业破产或做一些资本交易安排。总之,中美贸易战对大豆特别是对改变现在大豆的结构性矛盾是个机会,比如说我们现在宁可不要那么高的出油率,向阿根廷或巴西进口大豆,并明确表示只要转基因大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