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子E-C转换期古地理格局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探讨
侯明才 邢凤存 徐胜林 林良彪 刘欣春 熊富浩 黄虎 · 2017
收藏
阅读量:314
期刊名称:
沉积学报   2017 年 05 期
摘要:
E-C转换时期上扬子陆块边缘呈现明显的台—棚格局,发育有广元—绵阳—磨溪、城口、峨边、彭水老厂坪和毕节等陆棚。整体呈近南北向展布,向边缘的开阔海开口,呈喇叭状。其中以广元—绵阳—大磨溪为最大,长约200 km,最宽处大于100km,最窄处30 km,面积约5.4×104km2。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上震旦统灯影组三段—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从初始出现到最后消亡,经历了约110 Ma。台地上为碳酸盐岩沉积,深水陆棚相区内发育麦地坪+筇竹寺+沧浪铺黑色含磷硅质岩、硅质白云岩,夹有胶磷矿条带(资4井),环陆棚的外...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