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小粒径磁性-近红外荧光Ag_2Se@Mn量子点
赵静雅 陈刚 谷亦平 张志凌 赵怡芳 庞代文 · 2016
收藏
阅读量:71
会议名称: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会议时间:
2016-07-01 00:00:01
会议地点:
中国辽宁大连
摘要:
研制既小、弛豫率又高、荧光强、且低毒的磁性-近红外双功能量子点是生物医学对生物标记纳米材料领域提出的挑战。传统的合成方法:如种子生长法、高温热解法等制得的Ag_2Se量子点要么具有较大的粒径、要么在油相转水相过程中会包覆较厚的表面层,都不能满足制备超小粒径磁性-近红外双功能量子点的需要。本实验室发展的准生物合成法制备的Ag_2Se量子点具有超小粒径,且可直接分散在水中[1]。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准生物体系合成超小粒径Ag_2Se量子点,作为主体材料。由于在这些超小粒径的Ag_2Se量子点表面富含Ag~+,因此,采用离子介导表面组成调节法,制得了超小粒径磁功能化的近红外Ag_2Se@Mn量子点,其平均粒径仅1.8 nm,具有优异的近红外荧光性能(荧光量子产率:13.2%)和磁性能(纵向弛豫率1_2.87 mM~(-1)s~(-1),是目前临床MRI造影剂Gd-DTPA的4倍),不含有毒重金属元素。结合电穿孔技术,发展了一种可靠的瞬时且高效标记(几毫秒电穿孔,几分钟即完成标记,标记效率>90%)微囊泡的方法。基于Ag_2Se@Mn量子点同时具有的优异磁共振成像和近红外荧光成像能力以及良好的稳定性,实现了微囊泡的活体行为长时间实时跟踪,并原位、无损、半定量揭示了其在活体全身中的动态分布。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