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研究
徐立然 李发枝 郭会军 李欢 陈关征 孟鹏飞 郑志攀 惠高萌 张彪 张钟
收藏
阅读量:9
完成单位:
河南中医学院
摘要: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医学对艾滋病进行的研究和探索已有二十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然而艾滋病是新发传染病,应有其特有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及预后转归。我们通过对其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完善中医学传染病理论体系,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外有关艾滋病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少,且是散在的单点式研究,尚缺乏以中医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为要素的系统论述。我们首次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系统阐述了艾滋病中医基础理论体系。 1.通过对近30年351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艾滋病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这为理论体系的提出提供了数据支撑。 2.通过对1266例HIV/AIDS进行研究,得出HIV/AIDS常见症状、舌象、脉象、证型及发病脏腑,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 3.首次提出了“艾毒伤元”“脾为枢机”“气虚为本”系统理论学说,建立了艾滋病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阐述了艾滋病中医基础理论的新学说、新观点、新体系。 4. ①首次明确提出艾滋病中医病名为“艾滋病”; ②艾滋病之“艾毒”为基础病因,属于不内外因; ③艾滋病之病邪性质为“艾毒伤元”; ④艾滋病病理基础是“气虚为本”; ⑤艾滋病病变脏腑以脾、肺、肾为主,“脾为枢机”。 5.通过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艾滋病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等各个时期的不同的中医病理机制。 艾滋病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为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疗效评价、新药的研发、以及对病理机制探讨等等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