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对儒将认识的演变
尤学工 翟士航 · 2015
收藏
阅读量:103
期刊名称:
军事历史研究   2015 年 05 期
发表日期:
2015
摘要:
“儒将”一词的出现最晚不迟于唐代晚期,至北宋已被社会普遍接受,唐晚期以后关于儒将的文献材料逐渐增多。儒将的含义几经演变,唐、五代时期主要指出身儒生而掌军者,但较宽泛;宋代主要指与“武夫”相对的士大夫掌军者;明清时期儒将被赋予多种含义,官方视之为文武兼备的将领,民间看重的是“忠义”和“儒雅风度”,兵家则更重视儒将的智略。与此相应,唐、五代时期,社会对儒将的评价经历了从称颂到诟病的演变,两宋时期儒将的社会评价由低转高,直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中国古代儒将含义与社会评价的演变,折射出的是不同时期历史语境尤其是文武关系的变迁。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