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有很多的神仙,但妇孺皆知、全民尊崇的并不多,财神绝对算一个。
如今,年轻人虽然很少真的供一尊财神在家,但并不影响其受欢迎程度。今年大年初五恰逢阳历2月14日,破五迎财神偶遇西方情人节,朋友圈满屏接财神祈求财源广进,势头大大压过玫瑰花。
不过,财神有很多,到底迎哪一位呢?当一些人仔细研究的时候,问题来了。
民间的说法是,九大财神对应八方,包括:
中斌财神王亥,东路文财神比干,南路文财神范蠡,西路武财神关公,北路正财神赵公明,西南财神端木赐(子贡),东北财神李诡祖,东南财神管仲,西北财神白圭。
其中,比干和管仲都是理财有道的官员,范蠡和端木赐(子贡)则是做生意时赚了很多钱,而赵公明的原型是一位道士成仙后专门保护交易公平。
以上几位都和钱财有着密切关系,被尊为财神也算顺理成章,而关羽在世时,是一位武将,为什么会被尊为财神呢?
文|吴丽华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盐业保护神”
关公,允文允武,1800多年来,作为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生前为将、为侯,殁后封王、封帝、成神、成圣,庙祀享寰宇、崇奉贯古今,逐步成为“忠义仁勇”精神的化身。
他被尊为财神,则与著名的晋商和解州盐池关系密切。
解州盐池即解池,又称河东盐池,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内陆盐湖,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对华夏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运城这一历史悠久的城市就是因盐运而生。
解州盐池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初期,而盐铁专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宋朝时盐政收入一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其中占据盐产量很大一部分的便是解池。
此时,关羽被尊为财神的故事就要开始了。
运城当地有这样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宋朝真宗年间,因为蚩尤作怪,解州盐池水减盐少,屡现怪异,需要请当地忠烈之士殁而为神者打败蚩尤,方能为民除害,于是张天师画符请来已经成神的河东解人关羽,与蚩尤在盐湖上空大战一场。
传说,当时解州盐池上方现出黑云,大风暴至,雷电晦冥,空中有金戈铁马之声。很久之后,云雾收敛,天空恢复晴朗,池水平复,当地的盐业生产恢复正常。
关羽大战蚩尤,为民除害,也保住了政府的钱袋子。
关羽的地位得到国家承认并如火箭般获得提升确实也始于这一时期。
宋神宗时,政府出资为关羽修建了显烈庙,宋哲宗还亲自题写“显烈”二字作为显烈庙的匾额,关羽成为护佑宋朝军队的“军神”。
宋徽宗崇宁年间,关羽被封为“忠惠公”,后又加封“义勇武安王”,宋徽宗还亲自去显烈庙题写了“神勇”匾额。
到了明代,关公的地位再次提高。明神宗三次加封,关公获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成为三界战神,帝级神仙。
而这也是晋商不断崛起的历史时期。
晋商势力自宋初因参与征讨北汉而出现后,在整个明清时代都发展迅速,其关键也在于盐。
明朝建立后,长期在北方边境集结重兵,设置“九边”以防御蒙古残余势力的反扑。然而,边境屯兵所需的粮草从千里之外运来,成本惊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为解决这一难题,山西地方官员杨宪提出“开中法”,各地客商可自行运送粮草到驻军所在地,每上缴一石粮食可得“盐引”一张。
在古代中国,盐一直是朝廷的专卖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盐引可以用来换米、铁、马等紧俏物资用于销售。晋商在不断的食盐商品交换中赚取巨量贸易差额,财富快速积累。
盐是晋商的财富之源,关羽作为盐业保护神被尊为财神,与晋商的崛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晋商走南闯北,忠义仁勇的关公,成为他们传达期望和凝聚同乡的载体。晋商每到一地,就会建起会馆,同时在旁兴建关庙,对关公的崇拜也被带到全国各地。
概括来说,关羽之所以成为财神,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作为运城盐池开采的保护神而受到晋商拥护。伴随着晋商业务范围及影响力不断扩大,人们就越来越相信,关公不仅是“忠义仁勇”精神的化身,也是一位能够保佑商业活动财源广进的守护神。
关帝庙遍天下
运城市区的关王庙可以说是关羽作为商业活动守护神的有力证据。
关王庙俗称信义庙,也叫财富庙。它始建于元代,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因地震倒塌,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都察院巡盐御史吴楷偕盐商大贾重建。
关氏宗亲会会长、关公第68代嫡孙关新刚分析,河东的盐商大贾们,捐资修建关王庙,一个重要原因,是吴楷经常教育启迪盐商们要以关公信义精神,诚招天下客,利从信中来。
他认为,在关公身上折射出的忠义诚信等精神,迎合了商家所需,成为他们向世人彰显商业道德的一面镜子,只有讲诚信讲义气讲品格,将人际关系及商业道德伦理的关系处理好,才能得到财富。
晋商走遍天下,也将关帝庙及对关公的信仰传遍天下。遍布古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上的关帝庙宇、晋商会馆则在印证着关公文化及其佑护晋商信仰的深入人心。
在全长7000多公里、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的古丝绸之路上,关帝庙比比皆是。东汉时期迁都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随之延伸。洛阳老城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关公忠义文化的集散地之一,建有关帝庙、妥灵宫、五圣堂、关公会馆等7处建筑。
丝绸之路洛阳至长安的崤函古道上,建有宜阳武庙、洛宁关帝庙、河底关帝庙、陕县张村塬关帝庙、新安关帝庙、陕州关帝庙、灵宝朱阳镇关帝庙、周至关帝庙和户县关帝庙等建筑,有十余处之多。
河西走廊是甘肃境内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也是丝绸之路上的战略重地。在这条东西长千余公里的古道上,保存有始建于唐代年间的莲花山关帝庙、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黄羊镇关帝庙、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的张掖市小南街关帝庙和始建于明代年间的嘉峪关关帝庙。
再向西的天山,南北分布着众多的丝路重镇,也建有众多的关帝庙,仅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就有十几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天山关帝庙和纳达齐关帝庙。
16世纪初期,晋商率先以福建武夷山为起点,将南方砖茶等物产销往各地,在这条长约13000公里、中国境内4760公里的国际商贸茶道上,除了遗存有河南洛阳关林庙、山西太原大关帝庙、山西大同关帝庙、河北张家口大境门关帝庙之外,在江西上饶石塘镇、江西九江吴城镇、河南社旗赊店镇、河南南阳郭滩镇、河南南阳源潭镇、内蒙古多伦县城等地,还建有山西会馆、山陕会馆等。
明清辉煌时期,晋商在全国各地建起的山西会馆、山陕会馆、山陕甘会馆多达400余座。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够看到关公圣像、听到梆子腔戏剧、品到家乡陈醋、喝到家乡老酒,还能聚商友、叙商情、议商事、立商规,互帮互助,共谋发展。
走向海外的“关老爷”
盐商在顶礼膜拜关公的同时,坚守着“信义为本、义利相济,以义制利、义中取利,见利思义、以利宏义,义利共赢、义财通天”的精神信念和商贾之道,进而得到了实惠。
于是,凡外出运盐起程之前,晋商都要拜谒关公,以求路途平安顺畅、财利大发;回来后也要烧香还愿,祈求好运连连、好事不断。
直到今天,山西运城关公文化中依然保存着财神体系和习俗。
在运城当地,人们在正月初五等特定日子会举行迎接财神的活动。商家会在这一天开市并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以求得关公保佑一年财运亨通。此外,许多公司、商铺、家庭都会敬拜关公财神爷以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这些关公财神的崇拜和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所长、关公文化研究院院长傅文元分析,关羽被尊为财神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沿革和历史传承。他不仅是忠诚、义气和勇敢的化身,也是商业活动中诚信和契约精神的代表,更是人们心中驱邪避凶、保平安的保护神。
运城关公文旅公司董事长董亚强认为,关公被尊为财神,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勇猛和忠诚,还因为他的精神和行为符合了人们对财富和商业成功的期望。
在晋商的带动下,各地商人纷纷起而效仿,普遍崇奉关公,受各大商帮尊奉关公之风的影响,工商各业也争相迎神入门,祭奉起了关公。及至近世,随着下南洋的移民和赴北美、澳洲等地的华工,关帝崇拜走向海外。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山西省关公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世满分析,早年海外华人大都是生意人和打工族,华人社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做生意的群体,于是大家形成了共识:做生意必须讲信誉,货真价实,足斤足两,童叟无欺,一诺千金;不能以次充好、缺斤短两、随意涨价,看人下菜碟,欺老骗少,出尔反尔,言而无信。
他认为,这些共识的核心是“诚信”二字,而关公是“诚信”的化身,正是经商所需要的道德典范,于是关公就被尊为财神。
在今天看来,关帝庙遍布世界各地,凡是有华人聚集的地方几乎都有关帝庙,拜关帝成为海外华人最主要的民间信仰,也成为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