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不少宏观经济的困难和挑战,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我们也深深地感到压力和责任。”6月24日,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举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关情况”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张金萍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联合编写的《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下称“白皮书”)也在同一天亮相。这是我国官方首次公开发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白皮书,对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做了全面介绍。
此时,恰逢去年6月2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一周年。一年来,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均根据该文件提出的23条短期精准发力、长期标本兼治的具体措施,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降低企业成本上做出不少努力。
“这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长期来看,人民银行将联合相关部门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构建竞争充分、成本适度、风险可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长效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表示。
量增、面扩、结构优化
邹澜指出,这一年来,小微企业贷款呈现“量增、面扩、结构优化”的态势:
一是普惠小微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止到2019年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是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年末又高出5.8个百分点。今年1~5月,普惠小微贷款增加8169亿元,同比多增4714亿元。
二是信贷支持的小微户数持续增加。截止到2019年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363万户,同比增长35.4%。1~5月增加224万户,增速超10%,同比多增93万户。
三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中的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2019年5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11.3%,比上年末高出2.5个百分点。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遵循‘几家抬’的总体思路,组合运用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着力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邹澜表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票据市场的融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截止到2018年末,票据的承兑余额为9.4万亿元,同比上升15%。其中由中小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约占2/3,票据的贴现余额为5.8万亿元。今年5月票据贴现的融资余额进一步达到了8万亿元。
债券市场融资力度也在持续加大。2018年末,中小微企业注册各类创新融资产品3917亿元,1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1245亿元,发行小微企业贷款支持证券108亿元。“今年1月到5月,小微企业金融债已发行了885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的2/3了。”邹澜介绍。
股权市场支持功能不断优化,证券监管部门积极推动中小板、创业板的持续深化改革。截止到2018年末,新三板的挂牌公司超过1万家,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60%,属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投资项目数量占比达到78%。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和展示企业达12万多家,其中绝大部分为小微企业。
其他融资渠道补充作用得到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也为小微企业融资发挥了补充作用。
“下一步,人民银行还会继续加强和银保监会、证监会的协调合作,进一步发挥多层次的市场融资体系对支持小微企业的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支持。”邹澜说。
破解信息不对称
“最大的难题还在于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企业觉得银行的服务不到位,贷款难贷款贵,另一方面,是银行很难及时全面获取企业各方面信息,影响了贷款发放的速度和难度。”张金萍表示,监管层人士积极地反映和呼吁,推动相关部门解决信息平台建设不足的问题,解决信息快速获取的问题。解决完这些,地方的金融服务快捷度和风控能力就会提高,目前全国已有一些城市做出了有益尝试。
例如,江苏泰州市政府就通过搭建信息平台,集合政府数据,推出了多种金融产品来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各部门各机构各有分工:市政府出资200万元建设并负责信息采集和系统安全管理,人民银行泰州市中心支行负责系统设计和业务推动,市电子政务中心(大数据局)负责数据采集,中诚信征信公司负责系统建设。由此,泰州搭建起了企业征信融资E网通平台,形成包括信用信息综合服务网,信用信息库、评级评价库、金融产品库、融资培育库的“一网四库”系统架构。
泰州地区的银行机构已陆续开发出“信易贷”“信易融”“税易融”“小微创业贷”等20多种征信增值产品,企业可以在线申请贷款,也方便银行在线营销、发布产品、贷前调查、贷中监控和贷后处置。
“大型银行这两年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上来了。中小银行也发挥了地域优势和地缘优势,通过跑路跑街等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张金萍说。
目前,国有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均已挂牌,均按照“五专”要求来运作,即专门的综合服务机制、专门的统计核算机制、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专门的资源配置机制、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
此外,人民银行还会同银保监会推进了风险分担和增信机制的落地——银保监会推动建立银行与保险机构进行风险共担,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贷款保证保险产品和增信支持。
财政部牵头建立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与各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合作,为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提供增信服务,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平均资本、资产总额、再保余额以及担保倍数等均呈增长趋势。
地方政府部门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应急转贷基金等专项基金,对银行不良贷款进行风险补偿,有效提升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追求可持续发展
“我们就想把这些政策都做实,推动普惠型小微信贷服务在增量、扩面、降成本、防范风险等几个维度平衡发展,使服务小微这项工作能够可持续地进行下去,而不是运动式的。同时,不是说我们今天服务了小微,明天就有一大堆的不良贷款,再来用很多的政策、资金去解决。我们是审慎地推进。”张金萍说。
她认为,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银行的难处在于:小微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公司治理,与大企业相距较远,生命周期也较短。
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在3年左右,成立3年后的小微企业持续正常经营的仅占约1/3。截至2018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3.16%,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5.5%,分别比大型企业高1.83和4.17个百分点。
因此,金融机构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面临更高的风险成本。如果没有成熟的贷款管理和风控技术,商业银行大量投放小微企业贷款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对此,邹澜提出,下一步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问题:
第一,通过政策支持来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强化逆周期调节,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工具的作用,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
第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测分析和监管督导。重点关注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期限结构、产品创新等方面,做到早识别、早发现、早提示、早处置,完善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第三,培育银行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提高商业可持续性,指导商业银行根据自身资本和风险管理情况合规开展业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切实增强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小微企业的问题是全球性的,不是某一家机构能单独解决的。总体思路上,是由人民银行牵头,共同发挥货币、财税、监管等‘几家抬’的合力来实现长短结合、综合施策,督促金融机构疏通内部的传导机制,引导建立商业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机制。”邹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