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智库研究》刊发文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杨赫 ·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常委会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   2024-10-10
字体大小 A- A+
收藏
8月28日出版的第2期《新华智库研究》,在“观点集萃”栏目中刊发了杨赫的文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全面安排,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注入强大动力。文章结合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应重点聚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化转型、高水平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四大方向,带动全面破局,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摘要如下:

一、围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科技和金融是支撑生产力发展的两项关键变量。当前,我国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已转向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金融服务重心应转移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关键是要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要加强耐心资本供给,要健全重大科技攻关风险分散机制。

二是更好发挥利率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畅通货币传导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

三是围绕拓展有效需求强化金融与财政协同。金融和财政协同可产生“乘数效应”,降低“挤出效应”;二者协同发力、相互配合能够提振有效需求、引导经济走出困境。

二、围绕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新一轮科技革命可能对金融发展范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需关注科技发展趋势,健全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及两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和打造金融新质生产力。

一方面,完善新技术金融应用的模式和机制,推进金融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我国金融科技布局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提升空间,建议完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引导机制,加强监管科技建设。

另一方面,完善规范和标准,防范应对新技术风险。建议健全金融业关于金融科技应用的相关标准规范,增强前瞻性、动态性风险监管思维,构建相应敏捷治理机制,避免监管真空地带。

三、围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要把握好金融开放与金融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的关系,实现相互促进。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通过扩大开放形成更足的改革动力和更好的改革效果。把握好跨境金融循环和金融体系的自我循环这两类国际金融循环。需完善中资金融机构境外网络布局,创新金融产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等。

通过深化改革获得更强的开放能力和更大的开放空间。要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促进金融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与国际衔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用好多边合作机制提出中国方案,重大议题加强组织内协调等。

四、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安全直接关乎国家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全局性变量。

一要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改革化解风险。要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推动构建更具风险韧性的金融体系。

二要前瞻性防范新型风险。如地缘政治因素导致的输入性风险、气候风险等,需建设更加高效安全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严防输入性风险,筑牢金融稳定的“防火墙”。又如,面对气候风险,金融领域要进一步探索应对之策,提升对气候风险精准评估和应对的水平。

三要丰富风险管理工具。金融机构要善于运用新的科技工具,以风控智能化为目标,提升前端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后端的风险管理能力。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发挥引领作用。金融业应继续丰富风险防控工具箱,并通过制度性改革和创新拓展应用空间。(原文作者杨赫系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常委会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


灏侀潰绗簩鏈?.jpg

《新华智库研究》是新华社第一本聚焦智库领域的学术类刊物,由新华社党组领导、新华社智库学术委员会指导、瞭望周刊社主办的智库类学术期刊,致力于展示国内外优秀智库研究成果,刊发探索智库建设规律的学术文章,打造中外智库合作交流平台。

投稿邮箱:xhzkyj@163.com

订阅热线:010-63151858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