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智库研究》刊发文章:创新打造具有全球辨识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张洪铭 · 重庆市政协经济委专职副主任   2025-05-16
字体大小 A- A+
收藏
近期出版的2025年第2期《新华智库研究》,在“研究纵深”栏目中刊发了张洪铭的文章《创新打造具有全球辨识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文章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重庆作为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通过“做大商品消费规模、做优消费场景品质、做靓服务消费品牌”三大抓手,积极应对新时代消费形势的变化。面对当前消费降级与升级并存、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场所消费向场景消费转变、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转变的新趋势,本文系统梳理了重庆在深化消费场景创新、数字赋能、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力求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参考路径。摘要如下:

一、正确认识新时代消费演进的新趋势新变化

第一,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并存。一方面,部分理性消费者追求性价比更高的商品,使商品消费呈现出降级表象。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创新性、康养性、文娱性内涵的服务消费不断增加。

第二,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重点从商品消费转向商品、服务消费并重。我国服务消费有着较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整体看来,我国进入了服务消费占比赶超商品消费的新阶段。

第三,场所消费向场景消费转变。消费从单一的场所消费,向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系统集成的场景消费转变。场景消费在传统场所消费中融入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形成数字文旅消费等新场景。

第四,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转变。以商品消费为核心的传统消费向文旅养老等服务消费为主的新型消费转变,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型消费不断涌现。

二、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成效与经验

重庆以“做大+做优+做靓”为抓手,不断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走深走实。

一是做大商品消费规模,夯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基础。2024年,重庆的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能力也显著增强。重庆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5%、7.3%,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21.4%。2024年社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77.4亿元(增长3.6%),在七大消费“万亿之城”中排名第二,增速居五试点城市首位。

二是做优消费场景品质,建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载体。2024年,重庆举办首发活动301场,引进首店380余个,建成全国示范步行街并培育多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新建成20余个城市消费新地标,升级完成100个特色消费场景。重庆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江崖街洞天”消费新场景入选商务部优秀实践案例,解放碑—朝天门商圈被评为“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三是做靓服务消费品牌,树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象。2024年,重庆建成市级优质便民生活圈93个,新增中华老字号13个。出台重庆美食“渝味360碗”品牌培育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小面产业“百城万店”“小面出海”计划,打造全国首个国际友城美食街等地标2024年全市餐饮收入增长9.1%;住宿业营业额增长6.1%。

三、深化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提升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消费变化新趋势。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单纯的商品消费已趋饱和,服务消费正在快速扩张,未来5-10年服务消费是我国消费发展的主战场。

(二)坚持目标定位,正确选择消费发展新路径。一是加快发展特色服务消费带。依托城市特征打造绿色经济带、文创体验带等,如沿江布局文旅消费场景。二是创新打造交通服务消费带。串联老街、国潮街区、网红节点,形成特色服务消费矩阵。三是探索多维空间服务消费带。布局城市云端市集、空中餐厅等新业态,打造多场景消费地标。

(三)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打造消费模式新场景。一是推动消费业态融合创新消费模式。探索文化、艺术、体育、旅游与消费的融合模式,如改造废弃仓库打造文创街区。二是深挖本土特色消费场景。培育新物种、新场景、新生态集合。三是积极探索培育新消费场景。发展低空经济体验中心、24小时健身房,打造“不夜城”商圈等。

(四)坚持数字赋能,系统营造消费升级新生态。一是加快建设数字商务。升级数智商务平台等,纳入城市数智消费“一本账”,发展直播电商、数字消费等。二是融合建设数字文旅。搭建在线旅游平台,运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三是积极建设智慧商圈。核心商圈5G全覆盖,整合大数据打造“云端消费大脑”。

(五)坚持品牌打造,塑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IP。一是大力培育本土品牌。推动老字号、新品牌标准化、连锁化,助力走出去。二是积极引入国际品牌。吸引一线品牌入驻核心商圈,举办国际展会、赛事,提升国际化水平。三是加快推出文创品牌。将文旅融合作为城市品牌打造的关键路径,开发独具地方要素的文创产品。原文作者张洪铭系重庆市政协经济委专职副主任

2025.02灏侀潰.jpg

《新华智库研究》是新华社第一本聚焦智库领域的学术类刊物,由新华社党组领导、新华社智库学术委员会指导、瞭望周刊社主办的智库类学术期刊,致力于展示国内外优秀智库研究成果,刊发探索智库建设规律的学术文章,打造中外智库合作交流平台。

投稿邮箱:xhzkyj@163.com

订阅热线:010-63151858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