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智库研究》刊发文章:人工智能对智库期刊发展的影响分析
张伟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 2024-11-20
字体大小 A- A+
11月11日出版的第3期《新华智库研究》,在“智库建设”栏目中刊发了张伟的文章《人工智能对智库期刊发展的影响分析》。文章提出,随着以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库期刊的发展也迎来机遇和挑战,发展趋势及路径发生重要变化,值得深入研究。未来,智库期刊的“期”“刊”概念将逐渐模糊,“智库”作用更加凸显,内容提供模式则有望呈现碎片化和个性化趋势,人机协同发展成为转型升级成功的关键。摘要如下:

一、人工智能对智库期刊生产流程的影响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从整体上助力内容质量的提升以及智库作用的发挥。

选题策划上,能增强热点选题的追踪效率。

内容采集时,能提高采稿对象的精准度。

内容编辑中,人工智能可以凭借技术优势,成为编辑的辅助工具,提高编辑效率。

内容审核方面,能优化审稿系统缩短审稿周期。

内容校对时,能提高校对效率和准确度。

出版营销上,能为出版模式创新提供技术基础。

二、人工智能为智库期刊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人工智能的合理使用将优化出版资源配置。科学使用人工智能可替代简单重复性工作,减轻编辑负担,使其专注复杂创造性工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人工智能将有助于完善建言献策传播体系。人工智能可发现影响期刊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实现信息传播转变,构建新传播路径,还能通过算法推荐和用户数据反馈助力内容改善。

(三)人工智能将提升跨领域和跨学科合作效率。人工智能促进不同领域科研人员交流合作,激发新研究思路,提升研究准确性和全面性,也为智库期刊间及与其他平台合作提供支撑。

三、人工智能对智库期刊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侵权、学术不端风险或将增加。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存争议,数据挖掘、内容生成及使用阶段均有风险,且其生成内容难与人工撰写内容区分,使学术不端检测更困难。

(二)技术成熟度不足或导致人工智能生产的内容出现偏差。当前人工智能生成算法存在透明度、独立性问题,训练数据和模型是否准确难以保证,且人工智能缺乏常识判断能力,同时算力也面临挑战。

(三)人工智能的应用对编辑人员工作造成较大冲击。人工智能改变编辑角色定位和工作流程,编辑工作拓展为审核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需提升相关技能,部分岗位面临调整或失业风险。

四、应对挑战的思考建议

(一)制订规范标准,监督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合规性。期刊出版领域应细化行业规范,明确人工智能使用要求,如开放算法、明确技术使用范围和责任主体、建立技术应用风险评估机制与预警体系,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研究。

(二)编辑人员主动学习,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编辑人员应转变思想,掌握新技术,提升职业素质;优化工作流程,实现人机协同;将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人工智能时代智库期刊发展趋势分析

(一)智库期刊将逐渐转型为“智库”。人工智能融入使“期刊”概念模糊,智库作用凸显。期数可按需生产,纸质刊将被线上渠道替代,更好服务国家建设和决策。

(二)内容提供模式将迎来深度改变。借助智能算法,未来内容生产将呈现碎片化,内容传播实现个性化。借助人工智能,编辑可进行文献分析,生产定制化内容,传播上采用创新手段,提高期刊影响力。

(三)人机协同发展成为转型升级的关键。不同环节需合理分配人工智能和编辑人员的工作职责,如选题策划以人为中心、编辑校对让人工智能承接部分工作等,打造协同高效工作模式。(原文作者张伟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清华金融评论》研发总监秦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绗笁鏈?.jpg

《新华智库研究》是新华社第一本聚焦智库领域的学术类刊物,由新华社党组领导、新华社智库学术委员会指导、瞭望周刊社主办的智库类学术期刊,致力于展示国内外优秀智库研究成果,刊发探索智库建设规律的学术文章,打造中外智库合作交流平台。

投稿邮箱:xhzkyj@163.com

订阅热线:010-63151858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