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经济复苏面临的问题分析
近期,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指向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对改善市场情绪、增强市场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此次经济复苏仍面临一些不利因素。
一是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可能会增加中国经济摆脱需求不足的困难。二是在政策不确定性等多种现实因素下,一些投资者考虑相关风险可能会变相提高投资门槛。三是未来是否会有新的经济刺激政策替代已退出的疫情特殊政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四是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面向消费者的下游制造业,存在需求不足问题。五是企业“走出去”在落地时面临一些难题,“出海”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当前,我国市场引力的进一步提升仍是值得关注的课题。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模式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也面临挑战,2011年,以有关部门清理地方政府债务为标志,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的经济驱动效能出现减弱的苗头。
二、多措并举强化政策效能
(一)强化即期政策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适当调整就业政策,提升居民收入预期。适当降低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鼓励符合条件的居民开拓第二职业,鼓励有合适技能和体能的离退休人员再就业或再创业,扩大收入来源。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地摊经营”等便民经济活动创造条件。建议为这种经济活动提供场地、场租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为低收入群体创造收入来源,激活城市活力,助力社会消费水平提升。
三是适时调整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改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倾向。因该群体未来收入预期与当前消费挂钩,稳步提升其收入预期水平,是提高其消费倾向的关键。
四是提升消费补贴政策精准度。消费券发放集中于低收入人群并细化到时间和家庭;专项补贴与再就业政策相结合;地方政府重点支持当地专项产品消费补贴。
(二) 进一步增强我国市场引力
有效增强未来经济增长动能,根本出路在于“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提高消费和投资预期。通过改革增强市场主体的收入获得效率,唤醒居民消费需求与民间投资需求。升级制造业技术水平,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形成稳定消费预期与投资预期。加大投资与贸易服务开放力度,增强中国市场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
二是妥善处理好与其他经济体的关系,拓宽国际合作基础。发挥相关领域竞争优势,争取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如实施与东盟、日韩的不同策略、增强与不同地区相关资源领域合作等。
(三)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经济驱动力
迅速提升企业技术获取能力,是帮助企业破解投资瓶颈的关键,也是地方政府提升经济牵引效能的当务之急。为此,地方政府需要创造多方面政策环境。
一是建立国家技术收储共享计划。建议成立由国家出资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技术收储基金。二是建立技术人才和企业的对接机制,放宽体制内技术人员到企业兼职的限制,使技术真正全面融入企业发展。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创新活力。四是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步伐,发展公共研究。五是借助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措施,完善市场激励机制。六是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技术转移转化效率,培养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
进一步增强地方经济增长动力,重要的是要寻找新模式。一方面,明确地方政府职能、工作指引、评价和考核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聚焦经济生态建设,着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推进地方政府积极作为。■(原文作者黄志凌系中国建设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
《新华智库研究》是新华社第一本聚焦智库领域的学术类刊物,由新华社党组领导、新华社智库学术委员会指导、瞭望周刊社主办的智库类学术期刊,致力于展示国内外优秀智库研究成果,刊发探索智库建设规律的学术文章,打造中外智库合作交流平台。
投稿邮箱:xhzkyj@163.com
订阅热线:010-6315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