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
(一)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从政起步地的智库实践来学习理解。正定的顾问团是智库的雏形,“人才九条”、“人才账”等举措彰显其人才理念与民主决策探索。
(二)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阶段来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后,智库工作上升到关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文件不断为智库发展指明方向、提出新要求。
(三)结合中央和国家出台的重要智库政策来理解。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系列中央文件的出台使智库已经融入国家决策的开放性平台之中,成为中国政策决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一)有效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需要智库助力。国际形式复杂多变,大国博弈加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发出中国声音,发挥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作用,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民族复兴伟业的实现需要智库持续发力。当前关键时期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发挥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如地方政府转型、债务化解等地方治理难题均需智库助力。
(三)数字技术重构智库研究范式。一是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智库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提取有价值信息,并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提升研究时效性和准确性。二是机器学习与复杂系统建模技术催生政策预演新范式。三是云计算和开放数据平台促进了跨地域、跨学科协作。
(四)跨界融合催生智库组织形式创新。一是跨界融合组建智库联盟,整合多方资源,提出创新实用解决方案。二是学科交叉实验室重构研究范式,推动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三是产学研协同融合创新,推动研究成果快速落地。
(五)新时代新征程要求智库供给更及时、更精准。当前智库供给存显著短板:一是研究选题与决策需求存在一定程度错配。二是成果形态不能满足决策需求。三是供需对接与反馈机制渠道梗阻。
三、河北中心智库建设提升工程的有效探索
“河北中心智库建设提升工程”多措并施:
(一)建立决策需求动态跟踪供给机制。组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决策研究专班,聚焦领导关注问题推出精品成果,完善精准服务决策的智库选题机制,积极打造“在地化知识生产体系”,成果获高度认可。
(二)改革完善智库研究管理机制。完善智库课题分层分类管理机制,优化课题经费使用管理,完善智库成果评价转化机制,提升成果质量与影响力。
(三)深化“三位一体”智库协同融合机制。共享课题资源开展合作研究,深化智库专家宣讲工作机制,建立智库联合协同机制,推动国家高端智库等学术交流机制。
(四)着力创新科研手段和科研方式。探索建设社科重点实验室,加强河北中心智库数据库项目建设,适应社科研究方法和手段变革趋势。
(五)加强高层次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育机制,着力培育中青年智库人才,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机制。
四、地方社科院加快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坚持党的领导。以政治建设统领智库各项建设,融合理论与民意,把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二)紧跟地方党委政府决策需求。智库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开展针对性研究,打造在地化知识生产体系,联合地方政府共建“政策实验室”等。
(三)树牢智库选题研究的问题导向。要强化问题意识,将问题导向贯穿智库研究全过程,增强智库报告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持续深化地方智库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有组织科研,建立稳定畅通的智库成果报送和反馈机制,优化成果评价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五)坚持智库研究与学术研究双轮驱动。地方社科院应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坚持学科发展与智库研究并行,一方面优化学科布局,另一方面搭建跨学科智库型平台。
(六)着力推进智库研究范式创新。一是加强深度调查研究,包括深入地方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和运用多种信息手段开展问卷调查,二是提高智库研究的现代化水平,以方法创新和数字化赋能科研工作。■(原文作者吕新斌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省委讲师团主任,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一副主席)
《新华智库研究》是新华社第一本聚焦智库领域的学术类刊物,由新华社党组领导、新华社智库学术委员会指导、瞭望周刊社主办的智库类学术期刊,致力于展示国内外优秀智库研究成果,刊发探索智库建设规律的学术文章,打造中外智库合作交流平台。
投稿邮箱:xhzkyj@163.com
订阅热线:010-6315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