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国家精准扶贫评估理论体系及其实践应用
调查中的应用及其贡献。研究表明:(1)乡村贫困化的"孤岛效应""边际递减效应",以及政府"扶"与农户"贫"之间的供需结构,是实施精准扶贫成效评估的科学意义所在,客观要求深入开展考核评估,以评促改,有效
-
2 过硫酸盐氧化降解2,4-二硝基甲苯的光谱特征变化解析
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增加,难降解有机物已成为污染地下水主要物质之一。贫营养、厌氧的地下水环境将加剧难降解有机物的长期风险。2,4-二硝基甲苯(2,4-DNT)作为难降解的硝基苯类物质,对其污染地下水修复
-
3 苏门答腊岛北部Takengon早志留世S型花岗片麻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贫TiO_(2) (0.48–0.61 wt.%)、MgO (0.54–0.93 wt.%) 和CaO (0.11–0.25 wt.%)。样品具高的A/CNK值 (2.58–3.06)和CIPW刚玉
-
4 从消除绝对贫困到缓解相对贫困:中国减贫历程与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
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包括实施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防贫政策、发展型低收入群体救助政策、有利于低收入群体增收的产业政策,以及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区域政策。
-
5 深度贫困人口动态识别与靶向治贫长效机制研究
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构建深度贫困人口的动态识别与靶向治贫长效机制既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又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共享发展。
深度贫困
动态识别
靶向治贫
-
6 信息技术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创新实践探索——以“AI老师智慧教育”项目为例
展现了独特优势,理应肩负弥补贫困地区扶贫短板、突破教育扶贫瓶颈制约的历史使命。聚焦贫困群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成为贫
-
7 火山灰沉积与页岩有机质富集关系探讨——以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为例
海洋区域影响相对较弱,对其有机质富集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富氧—贫氧—缺氧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是这一时期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由火山活动对沉积环境影响是十分复杂的过程,未来
-
8 “后脱贫时代”的贫困老年人服务
的5%以下。这说明我国的脱贫攻坚行动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更加接近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历史性地消除极端贫
-
9 全球贫困治理中的非洲减贫国际合作
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对非减贫合作模式从"南北合作模式"向"南北合作模式""南南合作模式"并行发展;中国在非洲减贫国际合作中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非洲国家需把握历史新机遇,在减贫国际合作领域处理好主导
-
10 精准扶贫中的“精神贫困”及其纾解——基于认知失调理论的视角
"扶贫引致的脱贫行为相冲突,经历认知失调的贫困群众出现了诸如隐性抗争、冷漠观望、以贫为荣、拒绝脱贫等消减失调的行动策略。基于此,作者提出纾解精神贫困要从塑造自主脱贫认知与培养主动脱贫行为两方面来推进。
加载中...